必威体育app旧版本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必威体育app旧版本 > 苏派教育

听见“拔节生长”的声音

作者:黄超 发布时间:2024-02-0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通讯员 黄超 

图为该校“学力进阶”课堂场景 

图为该校教师正在参加“学力进阶”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近年来,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始终聚焦学生“学习力”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实践,2021年,该校成功申报省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指向儿童自能的‘学力进阶’课堂建设”。“多年来,我校始终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聚焦学生学习力提升,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进阶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盛桂贤说。

聚焦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2015年起,为改变教师主宰课堂、授课满堂灌的现象,一场深入持久的课改在天津路小学拉开了序幕。2016年,在借鉴多所名校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该校启动了“五学课堂”(情境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建设研究,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品质,帮助教师明晰学科思维品质的内涵、特征以及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2018年,该校在“五学课堂”基础上开展了“学力课堂”研究。“升级版的‘学力课堂’力求将知识条件化,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从何而来、为何而学;将知识情景化,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到哪里去、学为何用;将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让学有意义。”盛桂贤说。

  课改的路上,最难的是教师理念的转变。为此,该校通过专家讲座、名师引领等途径,帮助教师转变理念,从儿童学习力提升的视角研究课堂,探寻聚焦儿童学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学校的课堂也发生了蜕变。

  “学生仅仅通过教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力进阶’课堂的魅力正是着眼于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盛桂贤说。

围绕核心要素,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力 

  在该校副校长吉利看来,“学力进阶”课堂是着力构建“教向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样态,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教师们的教学创新力,该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曾经,该校语文教师邱晓红因担心学生缺乏学习力,课堂上总是有意“扶着”学生往前走。随着“学力进阶”课堂理念的逐渐生根,她尝试着放手,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学生们迸发出的活力让她收获满满惊喜。如今,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

  “我的‘成功转型’离不开我校举行的一次次‘学力进阶’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是要搭建一个个指向学生学力进阶的桥梁。”邱晓红说,“学力进阶”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中,以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点燃了教师研究课堂的热情,课堂教学评比展示了教师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设计评比引发了教师的深度思考。

  针对常态化的集体教研,该校也进行了创新。一是每日微教研日行不止,每日微教研是该校的一张教研名片,也是该校每位教师走进课堂前的必备环节。二是集体备课“演”出精彩,主备教师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课件,并在全组面前把整节课“演”出来,为研讨提供教学现场。正是这样的“虚拟”现场让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变得有理有据。三是校级教研主题更加聚焦,校级教研活动坚持围绕“学力进阶”课堂主题,形成研究系列。

  “本学期,我们将建设与市‘融学课堂’和区‘创智课堂’相结合的研修项目,研究范围扩大到语数英音体美6个学科,教师们全员参与,通过项目引领指导课程实践,让每一名儿童站在课堂中央,科学提升儿童探究力、思辨力、学习力。”吉利说。

落实“双减”政策,创新五育融合“大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天津路小学启动的作业改革研究与实践标志着该校课堂教学变革进入系统性深化阶段。

  这个寒假,该校推出“数学办年货,游戏过春节”的家庭作业,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和父母一起采购年货。采购年货的同时,学生把购买物品的数量、总价都计算出来,并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统计图。此外,语文学科针对中年级学生,设置了“植物记录卡”作业;英语学科则从绘本阅读、体育竞技主题阅读等方面代替书面作业。

  “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日常教研,专门研讨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推手。”吉利说,学校制定《年级学科作业周公示》《班级作业协调日记载》工作方案,严控作业总量,从“量”和“质”上转变布置模式,避免重复无效性作业;推行“学科进阶式”“全科主题式”“项目研究式”作业研究,实现作业层次化、形式多元化、方式民主化,适应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上学期以来,学校推送了8次五育融合大作业、3次项目研究式作业、30次单元实践作业,教师把这些作业设计成‘礼物’呈现给学生,学生则把作业当成‘作品’反馈给教师,自主作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作业育人的作用。”盛桂贤说。

责任编辑:汤雯

听见“拔节生长”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4-02-0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黄超

  本报通讯员 黄超 

图为该校“学力进阶”课堂场景 

图为该校教师正在参加“学力进阶”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近年来,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始终聚焦学生“学习力”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实践,2021年,该校成功申报省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指向儿童自能的‘学力进阶’课堂建设”。“多年来,我校始终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聚焦学生学习力提升,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进阶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盛桂贤说。

聚焦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2015年起,为改变教师主宰课堂、授课满堂灌的现象,一场深入持久的课改在天津路小学拉开了序幕。2016年,在借鉴多所名校课改经验的基础上,该校启动了“五学课堂”(情境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建设研究,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品质,帮助教师明晰学科思维品质的内涵、特征以及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2018年,该校在“五学课堂”基础上开展了“学力课堂”研究。“升级版的‘学力课堂’力求将知识条件化,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从何而来、为何而学;将知识情景化,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到哪里去、学为何用;将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让学有意义。”盛桂贤说。

  课改的路上,最难的是教师理念的转变。为此,该校通过专家讲座、名师引领等途径,帮助教师转变理念,从儿童学习力提升的视角研究课堂,探寻聚焦儿童学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学校的课堂也发生了蜕变。

  “学生仅仅通过教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力进阶’课堂的魅力正是着眼于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盛桂贤说。

围绕核心要素,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力 

  在该校副校长吉利看来,“学力进阶”课堂是着力构建“教向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样态,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教师们的教学创新力,该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曾经,该校语文教师邱晓红因担心学生缺乏学习力,课堂上总是有意“扶着”学生往前走。随着“学力进阶”课堂理念的逐渐生根,她尝试着放手,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学生们迸发出的活力让她收获满满惊喜。如今,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

  “我的‘成功转型’离不开我校举行的一次次‘学力进阶’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是要搭建一个个指向学生学力进阶的桥梁。”邱晓红说,“学力进阶”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中,以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点燃了教师研究课堂的热情,课堂教学评比展示了教师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设计评比引发了教师的深度思考。

  针对常态化的集体教研,该校也进行了创新。一是每日微教研日行不止,每日微教研是该校的一张教研名片,也是该校每位教师走进课堂前的必备环节。二是集体备课“演”出精彩,主备教师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课件,并在全组面前把整节课“演”出来,为研讨提供教学现场。正是这样的“虚拟”现场让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变得有理有据。三是校级教研主题更加聚焦,校级教研活动坚持围绕“学力进阶”课堂主题,形成研究系列。

  “本学期,我们将建设与市‘融学课堂’和区‘创智课堂’相结合的研修项目,研究范围扩大到语数英音体美6个学科,教师们全员参与,通过项目引领指导课程实践,让每一名儿童站在课堂中央,科学提升儿童探究力、思辨力、学习力。”吉利说。

落实“双减”政策,创新五育融合“大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天津路小学启动的作业改革研究与实践标志着该校课堂教学变革进入系统性深化阶段。

  这个寒假,该校推出“数学办年货,游戏过春节”的家庭作业,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和父母一起采购年货。采购年货的同时,学生把购买物品的数量、总价都计算出来,并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统计图。此外,语文学科针对中年级学生,设置了“植物记录卡”作业;英语学科则从绘本阅读、体育竞技主题阅读等方面代替书面作业。

  “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日常教研,专门研讨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推手。”吉利说,学校制定《年级学科作业周公示》《班级作业协调日记载》工作方案,严控作业总量,从“量”和“质”上转变布置模式,避免重复无效性作业;推行“学科进阶式”“全科主题式”“项目研究式”作业研究,实现作业层次化、形式多元化、方式民主化,适应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上学期以来,学校推送了8次五育融合大作业、3次项目研究式作业、30次单元实践作业,教师把这些作业设计成‘礼物’呈现给学生,学生则把作业当成‘作品’反馈给教师,自主作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作业育人的作用。”盛桂贤说。

责任编辑:汤雯